年11月26日,我国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爱优特?(呋喹替尼胶囊)在上海开出全球首批处方,这也标志着中国晚期大肠癌患者三线治疗有了新的选择。特邀医院的李进教授进行专访,为我们讲述呋喹替尼的故事。
李进教授上海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亚洲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继续教育委员会(MTTC)常委亚洲肿瘤联盟(FACO)主席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药物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晚期结直肠癌的后线治疗现状
李进教授:关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一线或二线治疗采用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主的化疗方案,可根据患者的基因状态配合靶向治疗。二线化疗失败之后,患者进入三线或者四线治疗。过去,三线治疗通常采用抗血管生成药物瑞戈非尼,在欧洲、美国和日本有TAS-。这一药物在中国已经完成了临床研究,正在审批,目前尚未正式获批。此外,对于KRAS和BRAF基因野生型的患者,如果在一线二线化疗过程中没有使用西妥昔单抗,还可以考虑伊立替康联合西妥昔单抗作为三线化疗。因此,晚期结直肠癌的三线治疗可以采用以上三种策略。目前,中国开发了另一种药物呋喹替尼,呋喹替尼也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其主要作用靶点为VEGFR1、2、3。
基于独特作用机理,呋喹替尼在晚期结直肠癌中取得成果
李进教授:在研究过程中,呋喹替尼显示出它的独特优势,同时,基于良好的研究结果,目前在我国批准上市。昨天,我们举办了爱优特?(呋喹替尼胶囊)全球上市会,今天这个药物已经可以在全国范围正式上市,临床医生可以开具处方,将呋喹替尼作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三线标准治疗,提供给患者。
呋喹替尼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对作用靶点的抑制性更强,它的作用靶点独特单一,主要针对VEGFR1、2、3,对其它靶点的抑制作用较弱,这样就可以减少其他毒副反应。临床上在控制治疗相关毒性时,相对比较容易,脱靶现象较少;第二,临床研究结果喜人。二线化疗失败之后的患者,接受呋喹替尼治疗的疗效疾病控制时间比对照组延长了2.7个月,总生存时间达到9.3个月。这个数据是目前为止全球取得的最好疗效,创造了世界纪录。呋喹替尼是我国民族制药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更值得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医疗行业工作者感到自豪,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广大肿瘤患者。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将近14亿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大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晚期大肠癌患者,特别是二线化疗失败后,大多数患者的体质状况较好,希望能够接受进一步治疗,呋喹替尼能让患者获得9.3个月的生存期,给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生存期的延长,意味着患者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其他的新药治疗。因此,活得更长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还体现在让患者有了更多机会接受更多更新的治疗。
呋喹替尼是由和记黄埔和礼来共同研发、共同推动上市的产品,他们的口号: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我非常赞同这种说法,因为生存期的延长确实给很多病人带来了新希望,让患者有机会参加国际上更多的新药研究,获得新的治疗机会。因此,呋喹替尼的上市,对广大晚期肠癌患者而言,是一个福音。
爱优特?(呋喹替尼胶囊)在医院开出全球首批处方
李进教授:今天,我在门诊治疗过程中,给两位患者开具呋喹替尼处方,这2例患者都是属于二线化疗失败,且患者仅能承受每月1万元人民币左右的治疗费用。在昨天的全球上市会上,和记黄埔和礼来公司公布了慈善赠药的计划,将来他们会采取慈善赠药的方式,让患者降低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这一举措对广大中国患者而言,是一个福音,这也充分体现出药企对低收入患者的一种关爱,这一做法值得赞赏。
我们中心有很多Ⅰ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为了符合伦理要求,很多的Ⅰ期临床试验规定,必须是标准治疗失败之后的患者才能够参加临床试验。由于Ⅰ期临床试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都充满不确定性,因此通常是标准治疗失败后的患者才会推荐参加Ⅰ期新药临床试验。今天在门诊的两例二线化疗失败的患者,一例患者为BRAF突变,另一例患者为KRAS突变,后续没有可能再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法可选,又不符合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要求。因此,我推荐他们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他们也欣然接受了呋喹替尼这一治疗方案,因为他们前期从媒体报道中了解到呋喹替尼能够显著延长中位生存期。目前,呋医院,必须外购,因此,我为两位患者开具了纸质处方。在此,我也希望礼来公司可以尽快落实慈善赠药的措施,让病人切实体会到制药公司对他们的关爱。最后,希望广大患者能从呋喹替尼的应用中获益。
李进教授开出首批处方
向更早线、更多肿瘤进军——呋喹替尼上市后的展望
李进教授:呋喹替尼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首先,呋喹替尼具有很强的抗肿瘤的活性;第二,呋喹替尼的安全性较好,患者使用药物以后不会带来额外的痛苦,或造成严重毒副反应;第三,呋喹替尼的成功开发体现了我们从基础研究到转化研究的发展,凝聚了参与这些研究的临床医生、护士、临床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共同的力量。呋喹替尼的上市,为部分二线化疗失败的病人带来新的希望。
未来,呋喹替尼还会进军结直肠癌的二线甚至一线治疗。特别是对于一线或二线治疗时,体质状况比较差、不能够耐受化疗的患者,可以先使用呋喹替尼治疗,待患者体质状况改善后,再让其接受后续化疗。呋喹替尼抗血管生成治疗,给一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带来保障,为暂时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提供治疗选择;待患者体质状况改善后,再接受化疗,从而使得患者的生存期能和正常状态患者保持相当水平。这一模式是未来我们需要探索的方向。
除了用于大肠癌,呋喹替尼在其他领域,包括胃癌、肝癌、食管癌等肿瘤也有了成功案例,我们可以在其他肿瘤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在此,我也期望其他领域的专家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能够把呋喹替尼成功地应用到其他肿瘤。如用于肝癌、肺癌、胃癌等治疗,这些肿瘤亟需有效的治疗手段,呋喹替尼的贡献会比单纯用于大肠癌三线治疗,意义更加重大。同时,我也希望我们所有的抗肿瘤治疗,不仅仅是呋喹替尼,都能够让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呋喹替尼全球上市会回顾
生命“爱”重奏——爱优特?(呋喹替尼胶囊)全球上市会成功举办,全球首批处方今日开出
41本肿瘤患者指南丛书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免费阅读
70个肿瘤相关临床试验招募患者
点击下方图片或识别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a.com/zldff/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