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病寻医惠州三院消化内科迎来四E时代

北京最好皮肤病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31228/4318829.html

没有吃不干净的食物

却经常腹泻,还带有黏液

没有吃得太饱

却总感觉腹胀和腹部不适

触及下腹部,似乎还有硬块

这时候要注意了

你的肠子可能闯进了“黑客”

近日

医院消化内科

便收治了一位这样的患者

患者是一位67岁的男性,因发现直肠肿物入院。内镜提示:直肠侧向发育肿瘤(LST),病灶大小2cmX3.5cm。术前病理提示:绒毛管状管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直肠肿物(LST)

入院后,消化内科医疗团队给予施行了直肠粘膜下剥离术(ESD),手术非常顺利,完整地切除了病灶,无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2天开始进流食,第4天就康复出院了。

ESD术中

ESD术后创面

据悉,惠州三院消化内科目前已独立自主地开展了ESD诊疗技术,真正迎来了四E时代!

什么是ESD?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指利用各种电刀对2厘米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

据消化内科徐永辉副主任医师介绍,ESD治疗具有不改变消化道解剖结构、不开刀、体表无创口、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是近年来国际、国内最新兴起的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及结、直肠的黏膜下良性肿瘤、黏膜的早期癌变以及具有癌变倾向病变的切除治疗。

ESD过程示意图

ESD适应症有哪些?

1.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

直径大于2cm的胃肠道宽基息肉和无蒂息肉。

2.胃肠道早癌

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适应证为无淋巴及血行浸润、转移,无论病灶位置及大小,均能应用ESD切除。在日本,ESD已被确立为上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切除的标准方法。目前ESD治疗早期胃癌适应证为:

(1)分化型黏膜内癌、无溃疡发生;

(2)溃疡、分化型黏膜内癌,病变直径30毫米;

(3)sm1浸润分化型腺癌,无溃疡发生,无淋巴即血行转移,病变直径小于30毫米;

(4)低分化型黏膜内癌,无溃疡发生,病变直径20毫米。

对于年老体弱,有手术禁忌证或疑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癌可视为相对适应证。

3.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是指一大类消化道上皮以下组织起源的实体肿瘤,包括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类癌、异位胰腺、囊肿、静脉瘤等,对于直径>2cm的黏膜下隆起需ESD治疗。

专家简介

徐永辉,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广东省抗癌协会委员,广东省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惠州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第一届委员。

曾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修学习,获第一届中国介入性超声内镜学术大会暨粤港澳消化病诊治高峰论坛第一届“火眼金晴”图片鉴赏大会二等奖。主持广东省重点教研课题1项,惠州市科研科题5项,在核心期刊发表教学及专业论文20余篇。

擅长消化系统急危重症疾病抢救工作,尤其对HP相关性胃病,肝硬化,脂肪肝,消化道早癌深有研究,能独立开展EUS,ESVD,EMR,ESD等内镜前沿技术。

出诊信息:每周五上午诊室早癌筛查门诊

曹辉琼,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广东省抗癌协会委员,广东省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NOTES学组委员,在核心期刊发表教学及专业论文5篇,惠州市科研科题1项。

医院进修消化内镜,擅长消化道早癌诊治,能独立开展EUS,EMR,ESD等内镜技术。

图片来源

消化内科

供稿

消化内科曹辉琼

编辑

企划办许燕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a.com/zflfl/103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