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员提问抑郁症患者扎针后出现了躁狂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想就结合自己践行内针的感受回复。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种情况也许是正常的,因为大家想想人为什么会抑郁呢?一定是平时积累了大量的不良情绪,经过内针的处理之后,透过阴阳的相感实现和合,但这些堆积的情绪还是需要出口宣泄的,此时的躁狂应该就是宣泄的一个表现。
我在三和南宁医馆出诊的时候,也曾遇到过一位轻度抑郁的中学生,针后吼叫不止,难以控制,在不影响其他患者的前提下,我就任其自然了,取针后这位患者的家属惊奇地发现,经过这次治疗孩子在情感交流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义诊同样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一位罹患抑郁症8年的女患者,主证是心烦、口苦、失眠、眩晕、眼朦、喜悲伤欲哭,第一天经过学员的接诊,她说当时效果很好,但回去之后就感觉不舒服,之前的症状更加严重了。第二天大家把她做为带教案例,推给我来处理,在了解到她的情况之后,我发现前一天学员的处理在理法上并无问题。
在按照“胸胁内关谋”刺了内关之后,我强烈感受到她了内心的委屈,就跟她聊起了家常,她便坦诚了自己为家庭付出多年,却得不到关心和爱护,为此非常伤心难过的事情。我便边肯定她的付出,边鼓励她也要看到自己的家庭是完整的,相对于很多因病因意外家破人亡的家庭来说真是好太多了,要珍惜眼前人。
就这样聊了几句之后,我再问她,全身上下的症已经全好了,而且心里特别舒服。今天再次看到她的时候,她说感受到身心从来没有过这样放松,我就告诉她要相信我们的大夫,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就会恢复了,她微笑称是。
所以这就促使我去思考内针的导引,真海师爷非常强调内针的导引,我们内针学人初学内针时也经常会被提醒要“一针一导引”。导引并不是神秘不可言传的东西,而是真正可以落实到每次的诊疗以及诊疗的每个环节里面的必要操作。
内针的针刺是“相火以位”,而导引就是使患者的“君火以明”,如此君相二火往来相照,才能收获相应的临床效果,那么导引做的好,必然会事半功倍,否则就事倍功半了。再拿上面的抑郁症患者来说,如果我们做好导引,在三言两语中就可以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有效的疏泄,也许针后的诸多反应比如狂躁、病情加重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灵枢经·本神篇》谈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这个神我想就是导引所要触及的层面,那么如何做好导引呢?
首先导引的通道是医患之间“走心”的交流,建立在医患的信任之上,为什么义诊期间我们更容易做好导引呢?就是因为义诊的时候我们的眼中没有名利,只有患者的健康,医者的内心是简单纯粹的,同气相求,自然会与患者更容易相应,更容易建立信任感。
三和公益行探索实践几年下来,我们形成了公益培训+义诊带教的独特模式,实际上这应该也是义诊期间很重要的精神试炼,同时也是《大医精诚》和黄帝内针的精神所在,如果我们能把义诊期间建立的这个感受带到平时的临床中,那么我想“导引”的功夫至少成功了一半。
当我们透过义诊真正体会到了大医精诚,我们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也就会更全面了,我们会更容易“看到”患者的症。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他的症也许不仅仅只是分布在躯体上的层面,往往身心皆有,这既是我们关心的症之所在,也是导引的目标所在。当我们在导引的时候,除了让病人感受明显的患处之外,还应该感受身心整体的变化,否则可能我们的治疗就会有所缺失。
其次,导引就是要让患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a.com/zflfl/10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