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0402

第四节肿瘤

三、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1.良性肿瘤在组织或细胞类型的名称后面加一个“瘤”字。

2.恶性肿瘤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命名方式是在上皮名称后加一个“癌”字。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命名方式是在间叶组织名称之后加“肉瘤”二字。同时具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的恶性肿瘤,称为癌肉瘤。

(二)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的概念(★★)

1.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不治愈,进一步发展即可能转变成癌。如大肠腺瘤、乳腺纤维囊性病、慢性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黏膜白斑等。

2.非典型增生指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形不规则,核分裂相多见,但一般不见病理性核分裂相;细胞排列紊乱,极性消失。根据异型性大小和累及范围,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轻度非典型增生,异型性较小,累及上皮层的下1/3;中度非典型增生,异型性中等,累及上皮层的下2/3;重度非典型增生,异型性较大,累及上皮2/3以上但未达到全层。

3.上皮内瘤变用来描述上皮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这一连续的过程,将轻度非典型增生称为上皮内瘤变I级,中度非典型增生称为上皮内瘤变Ⅱ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称为上皮内瘤变Ⅲ级。

4.原位癌指异型增生的细脆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并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5.早期浸润癌一般由原位癌发展而来,部分癌组织突破上皮基底膜向下浸润,在固

有膜内形成癌巢。

(三)癌与肉瘤的区别(★★★)

表5-4-2癌与肉瘤的区别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

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

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特点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常有增生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免疫组织化学

癌细胞表达上皮标记(如细胞角蛋白)

肉瘤细胞表达间叶组织标记(如波形蛋白)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四、常见的上皮性肿瘤

(一)上皮组织良性肿瘤(★★)

1.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呈外生性向体表或腔面生长,形成指状或乳头状突起,根部可有蒂与正常组织相连。镜下,乳头的轴心由血管和结缔组织等间质构成,表面覆盖上皮。

2.腺瘤来源于肠道、乳腺、甲状腺等器官的腺上皮。黏膜腺瘤多呈息肉状;腺器官的腺瘤多呈结节状,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常有被膜。腺体与正常组织腺体结构相似,可具有分泌功能。包括:①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多见于结肠、直肠黏膜,镜下可见分化好的小管或绒毛状结构;②囊腺瘤:常发生于卵巢等,腺瘤中腺体分泌物蓄积,腺腔逐渐扩大并互相融合,肉眼可见囊腔。

(二)上皮组织恶性肿瘤(★★)

1.鳞状细胞癌常见于皮肤、口腔、子宫颈、阴茎等,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的部位也可发生。大体上呈菜花状。镜下,分化好者癌巢中央有角化珠和细胞间桥,分化较差者则无。

2.腺癌见于胃肠道、肺、乳腺、女性生殖系统等。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的腺体或腺样结构,细胞不规则地排列成多层,核大小不一,核分裂象多见。包括乳头状腺癌、囊腺癌、黏液癌等。

3.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面部。镜下,癌巢由深染的基底细胞样癌细胞构成,生长缓慢,表面常形成溃疡,浸润破坏深层组织,很少发生转移。

4.尿路上皮癌发生于膀胱、输尿管或肾盂等,可为乳头状或非乳头状。分为移行细胞癌I级、Ⅱ级、Ⅲ级。

五、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

(一)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1.脂肪瘤好发于背、肩、颈及四肢近端皮下组织。外观常为分叶状,有被膜,质地柔软,切面呈黄色,镜下似正常脂肪组织,呈不规则分叶状,有纤维间隔。

2.血管瘤可发生在皮肤、肌肉、内脏器官等。皮肤或黏膜者可呈突起的鲜红肿块。内脏者多呈结节状。较常见于儿童,可为先天性,可随身体的发育而长大,成年后一般停止发展,甚至可以自然消退。

3.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构成,呈囊性扩张并互相融合,内含大量淋巴液,多见于小儿。

4.平滑肌瘤多见于子宫。瘤组织由梭形细胞构成,形态比较一致,核呈长杆状,两端钝圆,形态类似平滑肌瘤细胞,排列成束状、编织状。

5.软骨瘤切面呈淡蓝色或银白色,半透明,可有钙化或囊性变。镜下见瘤组织由成熟的透明软骨组成,呈不规则分叶状,小叶由疏松的纤维血管间质包绕。位于盆骨、胸骨、肋骨、四肢长骨或椎骨者易恶变。

(二)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1.脂肪肉瘤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腹膜后等。大体观,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出现脂肪母细胞,胞质内可见多少不等、大小不一的脂质空泡。

2.横纹肌肉瘤主要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和婴幼儿。好发于头颈部、泌尿生殖道等。肿瘤由不同分化阶段的横纹肌母细胞组成,分化较好的横纹肌母细胞,胞质红染,有时可见纵纹和横纹。恶性度高,生长迅速,易早期血道转移,预后差。

3.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子宫。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和核分裂象的多少对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及其恶性程度的判断很重要。

4.血管肉瘤皮肤血管肉瘤多见,尤其是头面部。肿瘤多隆起于皮肤表面,呈丘疹或结节状,暗红或灰白色,易坏死出血。镜下,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异型性,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血管腔样结构。

5.纤维肉瘤好发于四肢皮下组织,呈浸润性生长,切面灰白色、鱼肉状,常伴有出血、坏死;镜下典型形态是异型的梭形细胞呈“鲱鱼骨”样排列。

6.骨肉瘤为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切面灰白色、鱼肉状,出血坏死常见;肿瘤破坏骨皮质,X线可见Codman三角和日光放射状阴影。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梭形或多边形,直接形成肿瘤性骨样组织或骨组织。恶性度高,生长迅速,发现时常有血行转移。

7.软骨肉瘤多见于盆骨。肉眼观,肿瘤位于骨髓腔内,呈灰白色、半透明的分叶状肿块。镜下见软骨基质中有异型的软骨细胞,核大深染,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生长慢,转移较晚。

(三)其他类型肿瘤

包括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皮肤色素痣、黑色素瘤等,以及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如畸胎瘤、癌肉瘤和肾胚胎瘤等。

      最后

阿虎医学









































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
口碑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a.com/zflfl/49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