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秀养生---理容露1号
(畅通经络的导航者)
俗话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然而不少人因经络不通带来许多亚健康状况。究竟哪些原因会造成经络不通呢?
一、认识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养助腑、生气血、布津液,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
二、通畅经络的重要性:
人生百病,皆因气血不通;气血畅通,健康一生。气血的流畅和平衡是气血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也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因为气血生成虽有赖于脏腑功能的生化,但脏腑功能的产生皆需气血的温煦和滋润,气血的畅通及相对平衡,有助于保证脏腑功能的正常进行,有利于气血的生化不已。而气血通畅的关键取决于经络是否通畅。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气血所流经的五脏六腑就能受到濡养,五脏六腑的功能就能正常发挥作用,人体就会健康没有毛病。可如果经络堵塞了,就会出现气滞血瘀或者气血虚弱的现象,这样五脏六腑不能得到濡养,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三、经络不通的症状:
1、只要身体出现疼痛症状,不论是那个部位,都代表此部位的经络不通畅。
2、皮肤上长疖子、长痘、长斑。
3、身体长囊肿、肿块。
4、鼻塞、耳鸣、便秘、口臭、胃胀、腹胀、胸闷。
5、眼睛浑浊,血丝,发黄。
6、头部、手部、胳膊、腿部、脚部的青筋凸起明显。
7、浮肿、关节积液。
8、身体发酸:经络气血供应减慢,不能满足身体需求。
9、麻木:经络被堵死,气血彻底不通。如,颈椎受压迫手麻;坐得太久腿发麻。
10、发冷:人的体温是由气血输送来决定的,气血旺盛,体温才会正常。哪里冷,哪里的经络就不通,气血难以到达。如:手脚、腿部,胳膊、颈部、臀部,背心等发凉。
11、发热:对身体局部低热、干燥,或者异常出汗。一般是经络不通,热气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散发出去的缘故。如头部低热,手心,脚心发热等。
12、身体内的各类炎症,如胃炎、肠炎、妇科疾病等,除了体内气血不足有关,还与经络不通为主要原因。
13、异常出汗:如经络不通影响皮表,皮肤毛孔粗大、毛囊淤堵,血气不至,毛孔内垃圾排不出来,把毛孔塞住。
四、经络不通的危害:
1.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闷,口干;神经衰弱。
2.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
3.肺经不通:怕风,易出汗、咽干咳嗽;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面色皮肤无华。
4.大肠经不通:牙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5.脾经不通: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倦怠,虚胖;湿气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
6.胃经不通:喉咙痛,胃痛,消化不良;膝关节酸痛,便秘;口干舌燥。身体消瘦。
7.心经不通:心烦、心悸,胸闷;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8.小肠经不通:小腹绕脐而痛;腹泻,吸收不良,虚胖,肩周炎。
9.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10.任脉不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11.膀胱经不调: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
12.肾经不通: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月经不调,性欲减退;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13.胆经不通:口干口苦,偏头痛;善叹息,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14.肝经不通: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乏力;月经不调,乳房疾病。
五、经络不通的原因:
1、“热胀冷缩”,所有管道遇冷都会收缩。如长期处在空调的环境中抑制排汗。
2、管道内污物太多,有废物、有身体没有利用的能源。如长期吃大量的垃圾食品,过是油甘厚腻食物。虚胖,血脂高,血粘稠等。
3、血管内血流太少,造成血管因缺血而变窄、变瘪。如贫血体质,晚睡,熬夜,操劳过度。
4、周围组织的挤压、压迫。如,久坐,不运动,肌肉僵硬劳损,颈椎病,腰椎病等。
六、诊断经络是否通畅:
1、捏肉法: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用手捏起身上的肉,尤其是胆经通过的腿外侧、胃经通过的腿部正面、肾经通过的腿内侧,以及上臂的内外两侧,如果捏着非常痛,就说明您可能是某条经络不通了,而且痛得越厉害,说明经络堵得越严重。
2、过血法:用自己的一只手攥紧另一只手的手腕,过了1分钟左右,会看到被攥住手腕的手掌逐渐从红色变成白色,这时,突然松开手腕,你会感觉一股热流直冲到手指尖,同时手掌也会逐渐从白色变成红色,这种现象称为过血。如果手掌在半分钟内恢复正常的颜色,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如果您的手掌在半分钟内不能恢复正常的颜色,那就说明你的经络可能不够通畅。
七、绿秀理容露系列产品特色:
1、国内首创,开创了传统中药液运用在养生领域的先河。
2、中国药科大学、百名知名老中医提供了大量的成熟配方。
3、%纯中药,并全部采用道地、珍贵药材,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显著性。
4、没有任何年龄段、性别、地域的限制。
5、纯中药液体,分子量更小,渗透率达%,高效的渗透率也是产品效果的又一保证。
6、使用、操作极其方便,只需每天滴肚脐内就可调节身体体质。
7、采用中医最传统、有效的吸收方式――滴肚脐,肚脐是人体吸收最快的一个窗口。
8、15年的市场验证,数万顾客的亲身体验,有效率达98%以上。
八、绿秀理容露1号适合人群:经络瘀堵型体质。所有亚健康导致的经络瘀堵造成各种症状的人群。
九、绿秀理容露产品系列使用特色:“脐疗调养”和“局部透皮疗法”。
1、脐疗调养:肚脐(神阙穴)是人体的第一张嘴,是所有经络的汇集点,是人体的重力吸收黑洞,他的吸收率是胃部的70倍。脐为百风总窍五脏寒门,道家称之为“下丹田”,为人身之命蒂,脐位于关要之地无处不通,即为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脐为五脏六腑之根,通百脉,神经血管较丰实,且位于人体的黄金点,是调理人体的最佳点。
现代医学认为,脐部的血管分布非常丰富,脐中含有腹壁动、静脉分支,药物渗透性强,吸收快。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脐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脐动脉壁还有利于药物吸收的特殊结构。此外,脐下组织表皮角质层较薄,又无脂肪组织,屏障作用差,皮肤直接与筋膜腹膜相通,内与小肠相连,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脐又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的最终闭合处,皮肤敏感度高,有利于药物通过经络发挥作用。所以用药物贴敷脐具有穿透力强、弥散快的特点,能迅速发挥治疗作用。药物填脐渗入皮肤还作用于神经末梢,调整神经功能,激发抗病能力,增强免疫机能。
2、绿秀脐疗调养:是将理容露适量滴入脐处(神阙穴),来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外治疗法。具有方法简便、吸收快速、疗效迅速、副作用小的特点。
3、局部透皮疗法:是指在需调理的部位皮肤表面给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将药物输送至病灶,缓解或治愈的效果。
4、绿秀局部透皮疗法:是将理容露适量涂擦在需调理的部位,并配合按摩手法以增强皮肤对产品渗透能力的方法。纯中药液体,分子量小,渗透率高等特点。
十、理容露1号:20ml/ml/瓶。
成份:人参、当归、红花、艾叶、姜黄等。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功效:
1、益气扶正,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亚健康。
2、疏通经络,有利精微物质转运及代谢物排出,保持年轻状态。
3、温经散寒止痛调经。
4、活血化瘀,治疗一切痛症。
十一、注意事项:月经期(量少可适当使用)、妊娠、癌症、严重三高、外伤有创口者不用;理容露1号禁止与理容露2号混用。
十二、用法:
1、日常保健,每日早晚2-4滴,滴于肚脐中,双手搓热捂住肚脐顺时针按摩至完全吸收;针对不同体质请在调理师指导下搭配使用。
2、用适量涂擦在患部,配合手法调理。如疼痛劳损严重者,可搭配酸痛按摩膏进行调理。
十三、常见问题产品使用方法:(根据体质而言)
1.乳腺:
A、乳房胀痛:连续使用三天涂抹按摩胸部,可减缓并消除80%疼痛;连续使用半个月,两年内不再疼痛。
B:乳腺增生:中度乳腺增生,使用一个月可变为轻度;轻度乳腺增生,使用一个月可以消失。
C:乳腺纤维瘤:连续使用一个月可以缩小0.5公分。
2.面部:(祛斑去黄),在做面部护理时,按摩完之后,敷面膜之前使用。用理容露1号约3~5滴进行面部刮痧,每侧约3分钟,达到红润热乎即可。刮痧完之后敷美白补水面膜,以西红柿汁,猕猴桃汁或其他水果汁调和面膜效果最佳。(果汁调面膜,难以凝固,所以不需等面膜凝固,约20分钟取下即可。前三天连续刮痧,之后三到五天一次,约1个月可消去70%的斑。
3.便秘:滴肚脐约5滴,20岁以下年轻人,98%以上可当天见效。(效果不明显可加大用量)青壮年及年龄偏大者可加大用量几天内可见效。
4.过敏:用理容露1号适量涂抹于患处。蚊虫叮咬,花粉气味,外在环境,内湿等导致的皮肤红肿,骚痒等,根据个人体质快的一个小时内止痒,六个小时消除红肿。
5.头顶:头皮屑多,头发出油:用理容露1号适量头部刮痧,连续使用一周后可见明显效果。
6.痛经:理容露1号适量搓小腹、滴肚脐,快则当天见效疼痛缓解;连续使用3天以上疼痛基本缓解50%;连续使用1个月,下次月经基本缓解80%以上。
7.肠胃:理容露1号适量搓小腹、滴肚脐,消积除胀。腹胀胃胀者连续使用三天效果明显,快则几个小时即可见效。
十四、使用产品后可能出现的好转反应:
⑴胃肠功能差——胃痛、恶心、食欲下降。
⑵子宫有潜在疾病——月经紊乱、经量多或少、月经提前或推迟。
⑶湿气重、血液酸性化——全身出疹子、痒,尤其肚脐,有时肚脐流黄水。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a.com/zflfl/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