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舌,苔白腻,有齿痕,水滑等
痰”在中医里有两个概念,狭义的痰指呼吸道的痰,广义的痰会处在各个部位,痰湿凝聚是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痰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也是一种继发性的致病因素。中医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说法,痰阻滞气机,致病后缠绵难愈,很多怪病都与之相关,中招的人也不在少数。
人们一般认为痰产生于肺脏,经过呼吸道排出体外。这种观点看似正确,其实不然。中医有句话“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可见痰是由脾产生的,肺只是个贮存痰的容器而已。因为脾有“主运化”的功能,当运化功能下降,体内的体液就无法正常运转,遂成水湿痰饮之邪。
痰不仅仅存在于肺,而是随气血之流通,可外达经络肢节、内及五脏六腑,周身无处不到。很多疑难病症,从治痰入手,往往能获神效,所以中医有“痰生怪病”,“痰邪作祟”等说法。
痰有流动不测的特征,由它引起的疾病,上至巅顶,下至脚底,随气升降,内存于脏腑,外留于肌肤。眩晕、心慌、颈椎病、面瘫、咳喘、腰椎病、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梅核气、甲状腺肿、肚子胀等皆于痰有关,体内的痰停在不同的地方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痰在心脑,出现眩晕、心悸、胸闷、心慌
痰在血,血液粘稠,血脂高,血糖高,容易长斑块,冠心病
痰在肺,出现咳嗽、咳喘、咳痰
痰在咽喉,嗓子里有异物感,咳不出来,吞不下去,出现梅核气
痰在四肢,阻滞四肢的气机和经络,出现肢体麻木
痰在脾胃,表现消化系统问题,有胃胀、腹胀、撑
痰在颈,出现淋巴结节、甲状腺疾病
痰在经络,可能会出现带状疱疹的表现,还可能出现面瘫、中风等疾病群,颈椎病,腰椎病
痰在脉管,出现下肢静脉曲张
怎样祛痰?
两个穴位对化痰有显著效果
1、足阳明胃经之丰隆穴
古人说,“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肺俞,痰嗽称奇”。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自古便是各派医家祛痰的大宝穴。
有人嗓子哑了,好像是有东西糊在里边,吐也吐不出来,这就可能是有痰结,结在喉咙这块了,就给它点按丰隆穴一分钟,马上他就觉得这块开了,这东西什么都没有了,不知道痰化到哪里去了。所以它既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无形之痰,觉得这儿有东西但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像梅核气一样,它也能散掉。
丰隆穴的穴肉厚而硬,点揉时可用按摩棒,或用食指节重按才行。找穴要耐心些,可在经穴四周上下左右点按试探,取最敏感的点。当有痰吐不出的时候,丰隆穴会变得比平时敏感许多。按摩丰隆穴的时候,一般比周围部位要敏感,按摩丰隆穴时会有轻微疼痛感。
2、手太阳小肠经之支正穴
支正穴有一个特殊的功效,它可以治疗人体的赘生物。这些赘生物在中医里边讲就叫痰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结成这些东西了,叫痰湿所结。另外一方面有气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气,体内的痰湿凝结成这些赘生物。还有脂肪瘤也是这些东西,都是人体的痰结。通过按摩支正穴,可以化解这些赘生物。
饮食
中医认为甘能生湿,天天吃糖一定会发胖,发了胖就生了痰湿了。甜味食物吃少了是营养,吃多了生湿,天天吃甜味食物胃可能就会发堵,中医称之为痞满。痰多的朋友,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
古话说:“鱼生火,肉生痰。”肉吃多了,尤其是猪肉吃多了,是很容易生痰的,所以痰多的朋友应减少自己的食肉量,多吃些清淡的食品才行。日常饮食之中,芝麻消痰的效果比较好。可以把芝麻炒熟了,磨成粉,每天吃点儿。
热量低的一些清淡蔬菜,它里边含糖、淀粉都比较少含油水更少。然后可以选一些有利湿利水作用的食物,比如说最常用的薏仁、冬瓜、茯苓等这些东西都比较利水利湿含糖不多,中医称这些为甘淡的食物,就是说有点甜味但是不浓。
总言之,咳嗽痰多的病人要多喝开水,注意休息,这样才能更好的辅助身体战胜疾病。生活中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也可以进行中医对症调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更加重视运动锻炼,重视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把各种疾病拒之门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a.com/zflms/10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