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病例库泌尿系统后肾腺瘤病例CT

病史:

女,24,右肾区不适4个月,B超示右肾囊实性病灶,尿潜血(++)

CT影像:

病例来源及编缉:

病例来源:张庆锋编辑:张庆锋

病史资料:

女,24,右肾区不适4个月,B超示右肾囊实性病灶,尿潜血(++)

影像表现及分析:

影像表现:CT平扫右肾见一较大软组织肿块,肿瘤边缘清晰,其内见大片低密度坏死囊变,实性部分平扫CT值约40HU,增强扫描皮质期约58HU,髓质期约62HU,分泌期约66HU,呈持续渐进性强化,坏死囊变区未强化,病灶包膜完整,肾盂未见受侵,腔静脉及肾静脉未见瘤栓,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分析:肾脏巨大肿块、包膜完整、肾盂未受侵、未见脂肪及血管成分、静脉未见瘤栓、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渐进性强化;考虑肾脏良性占位病变,腺瘤可能性大。

鉴别诊断:

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血管、平滑肌及脂肪成分组成,CT表现为混杂密度病灶,脂肪成分具有较高特异性,脂肪组织内往往可见条状或斑片状软组织密度影。2、嗜酸细胞腺瘤:嗜酸细胞腺瘤也是持续渐进性强化,但是大的嗜酸细胞腺瘤多有瘢痕且瘢痕强化的特点是随延迟扫描而变小的,此病例内部是囊变、液化区,增强延迟无缩小不符合。

确诊依据:

手术病理:右肾后肾腺瘤

疾病总结:

后肾腺瘤是极罕见的良性肿瘤,通常认为是良性肿瘤。有人认为MA起源于生肾原始细胞。也有研究认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和MA之间有密切联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50~60岁多见,男女之比约1:2,一般单侧受累。年Brisicotti首先命名了后肾腺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肾原发肿瘤,其边界清楚,具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结构,表面无或有薄层包膜,与周围肾组织分界非常清楚,可伴有钙化、囊变、出血坏死等继发性改变,偶见沙砾体。临床症状及体征为疼痛、血尿及扪及肿块,但多数无临床症状,系偶然发现。也有文献报道该病有恶性倾向,为术后复发,多见于术后复查局部肉瘤形成。CT平扫肿瘤边缘清晰,多有完整包膜,相对周围肾脏实质多为低密度、等密度或均匀性高密度,可有斑片状出血、坏死囊变区及点状钙化,增强后呈持续渐进性强化。

往期病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a.com/zflms/10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