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之星高墙内的红丝带常州监狱三十二

常州监狱三十二监区是全省监狱系统唯一集中关押艾滋病罪犯的监区,现有民警22人,常年押犯余人。自年成立以来,监区努力践行“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宁献给社会”的诺言,改造、治疗余名艾滋病罪犯,未发生一起监管安全事故、未发生一起刑释人员违反承诺感染他人事件、未发生一起民警职业暴露感染事件、未发生一起民警违反公正文明执法规定行为,为建设平安江苏、法治江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监区被司法部荣记集体一等功,15人次受到记功、嘉奖,监区长吴凯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法制日报》、等10余家媒体对监区作了报道。

迎难而上承担神圣使命

监区民警不畏艰险,主动承担起艾滋病罪犯的收押、治疗和改造任务。面对艾滋病罪犯管理难度大、经验缺乏等压力与困难,60余名民警积极响应号召志愿报名,最终有12人被选中,成为艾滋病监区首批民警。监区成立之初,有的家属与民警分碗吃饭、分开洗衣服、分床睡觉;民警乘坐班车时,身边的人马上躲开;外出考察时,没人愿意与其同住;进浴室洗澡时,熟识的人离得远远的……监区民警顶住压力,通过卓有成效工作,最终赢得各方的理解和支持。监区民警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吴凯是独子,在父亲临终前却未能相伴身边;唐金彪的父亲90高龄,方林江远在东北的父亲身患重病,却从未申请休假;陈志峰既要照顾病重岳父又要带好双胞胎女儿,却从未因此影响工作;万勤章患多发性脂肪瘤并严重影响上肢功能,唐卫民患中耳炎听力明显下降,都因突击任务主动推迟手术。

真情感化重塑罪犯信心

艾滋病罪犯普遍存在“刑期比命长”的想法,破罐破摔,抗拒改造,有的还仇视社会,企图报复社会,严重危害改造、威胁社会。监区民警倾注真情,付出了艰辛努力。推行零距离管理。坚持零距离无防护管理模式,不戴手套、不穿防护服、与罪犯进行面对面交谈、无障碍接触,赢得了艾滋病罪犯的信任。实施贴近式教育。坚持“贴心、贴脑、贴近生活”的“三贴近”教育模式,开展“关爱生命、感恩亲情”系列教育活动,自编《人为什么活着》等教材,自编手语操《感恩的心》、舞蹈《飘动的红丝带》与罪犯同台演出,为面临辍学的罪犯子女、保外就医的罪犯提供经济援助。55名罪犯放弃自杀,重燃生活希望。注重个别化矫正。因人施治,对每名罪犯开展心理测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综合分析测量结果及服刑表现,科学制定和实施心理矫治措施,增强罪犯改造信心和战胜病魔勇气。

精心医护实现生命救济

监区民警“医心”又“医病”,初次接受治疗的罪犯病情%得到有效控制;20多名入狱时生命垂危的罪犯病情好转;累计收押的名罪犯未发生一例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未发生一起监内死亡和重大安全事故。认真做好日常医疗工作。在三十二监区,罪犯都习惯称呼民警为“医生”。打针换药、收集大小便、血液标本等,这些最平常不过的医护行为,在这里一旦处置不当就会带来危险。7年来,监区累计门诊8万余人次,进行抗病毒治疗人次,肺结核隔离治疗26人次,累计静脉采样余人次。探索科学诊疗方法。尝试“情绪+锻炼+药物”治疗法,如严格落实分管分包要求,与罪犯月均谈话96次、时长达小时,每天组织罪犯在菜园从事4至6小时的康复劳动,等等。经过综合治疗,罪犯机体免疫力明显提高。及时救治危重病犯。为降低艾滋病罪犯外出就诊风险,将手术尽可能安排在医院,实在没把握的,才外请专家来监指导。7年来,监区累计实施抢救颅脑外伤、心脏病、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等手术43次,最大限度把“职业暴露”的风险留给自己,保障罪犯健康。

积极拓展形成防治合力

(艾滋病日活动)

艾滋病罪犯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社会工程,监区主动延伸职能,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借助外力加强防艾教育。监区定期邀请地方疾控部门来监区开展义务教育,宣传艾滋病防控知识和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并组织罪犯通过宣誓、签承诺书等作出“感染到我为止,不传染他人”承诺。克服困难落实保外就医。余人次警力参与办理和执行押解任务,途经广西、云南、新疆等13个省份,行程6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圈),历经爆胎、山体滑坡、洪水堵路、罪犯亲属围攻等千辛万苦,将68名罪犯送至其户籍地,并与当地司法、社区矫正机构等实现“无缝对接”,推动艾滋病罪犯管理由监区模式向社区模式转变。协调各方做好刑释安置。杜绝刑释罪犯“一送了之”的做法,积极与地方街道、社区等部门联系,帮助刑释人员寻找力所能及的工作,促成符合条件的刑释人员解决低保问题,先后帮助27名罪犯解决了亲人不要、地方不收、谋生无门的难题。

(省司法厅机关党委推荐)









































治白癜风拉萨哪家医院好
白癜风有治好的办法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a.com/zldff/39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