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药也是宝,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

民族医药,外面世界呼唤你保健时报记者楚超

民族医药是各民族医家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然而问及大家熟知的民族医药有哪些,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只是藏医药、苗医药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其实,很多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薪火相传的医药文化,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当下,民族医药已开始与中医、西医相互结合来治疗疾病。比如藏成药青鹏软膏,目前很多西医骨科也会为患者开具此药。彝医药中最著名的云南白药,也被中西医广泛使用。民族医药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亟须突破的瓶颈。

缺乏文字记载,理论体系无法形成是一大难题

“中医药的概念分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上专指汉族医药,广义则为汉族医药与少数民族医药的集合。其中少数民族医药简称为‘民族医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刘玉玮说。

除藏医药、苗医药外,民族医药中较为知名的哈萨克族的药浴疗法以及瑶族的瑶浴近年来逐渐为人们所熟知。此外,维吾尔族的一种膏药对于治疗痛经也有很好的疗效。然而,媒体对于民族医药的宣传力度一直较弱,致使人们只知道少数几个知名的民族医药种类,对于其他民族医药种类则知之甚少。

即使是熟知的民族医药种类,如藏医药,很多人也无法系统地、宏观地讲出其理论基础。这一方面是因政府长期重视中医药即汉族医药,而对少数民族医药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有少数民族医学自身的原因。

很多民族虽有自己的医药传承,但因该民族没有文字,缺乏文献记载,仅凭口耳相传,无法形成医学理论体系,也就无法系统地、高效率地代代传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诸国本表示,从理论体系完备与否层面,民族医药可分为三类。

一是历史上有文字的民族,传统医药有文献依据,有职业化的从业队伍,因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以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傣医学、彝医学、朝医学、回医学、哈萨克医学为代表。

二是医药资源比较丰富,但历史上没有文字,传统医药全凭口传心授的民族。这些民族经过近30年来的发掘整理,编写了医学概论、医学史、药物学和常用医技,如壮、苗、瑶、土家、侗、布依、仡佬、畲等民族医药。

三是22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资源相对较少,发掘整理比较滞缓,大部分传统医药还处于未知状态。

七民族医学体系完备,执业医师须考取资格证

目前,藏、蒙古、维吾尔、傣、壮、朝鲜和哈萨克这七个民族,由于有自己的文字,已形成独立的医学体系,执业医师须考取相关资格证才能行医。而一些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其医药领域也正在摸索中前行。

刘玉玮举例说,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新中国成立以后,苗族人民逐渐学习汉语和汉字,使得苗医药默默地发展壮大,理论体系也在逐渐建构。或许再过十几年或几十年,其理论体系完备且被认可,它就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独立的医学范畴了。在特定的、多年传承的理论体系下,有独特的药方,且有独特的效用,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民族的医学。

三个标准化、药品入医保,将推进民族医药发展

目前相关学会及部门正在做这三件事:民族医药适宜技术筛选、民族医药技术名录编撰以及民族医药标准化。其中,民族医药适宜技术筛选,即每个民族自身地道的技术有哪些,其所擅长治疗的疾病又有哪些,对此进行整理归纳,由民族医药专家团队进行论证。比如,很多民族都认为火疗是本民族的,这就需要正本清源。

民族医药标准化包括三个方面:名词标准化、临床标准化和用药标准化。其中名词标准化是指本民族每一个医学术语的含义,与西医、中医或其他民族医学有哪些是对等的。

由于信仰、习俗原因,一些民族群众看医院。很多民族的医药只局限于民族地区,还没有走出来到外面的世界,这是民族医药的一个现状。此外,藏、蒙古、维吾尔等民族的部分药品已经纳入医保范围,但总体上,民族成药品种少或仅在本民族地区使用,医院为患者开具的仍是其院内制剂。有专家认为,如果有一种民族药品能进医保,那么这种药品的知名度就能提升,在“蝴蝶效应”的作用下,这种药品对其从属的民族医药多少也会有带动作用。

对于民族医药的发展前路,诸国本表示,医院、特色专科是民族医药医疗机构未来发展的根本。名院、名医、名科建设是民族医药医疗机构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医、教、研结合,是民族医药医疗机构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民族地区外开设民族医药医疗机构,是民族医药医疗机构未来发展的新选择。在这样的趋势下,要同时防止过分追求临床作用和经济效益的功利主义,防止以单纯开发民族药品为目的的“废医存药”现象。

“非遗”中的民族良方

一些民族医药已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成为目前的趋势。很多民族的药品及疗法都有其独特的效用。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本疗法原流传于壮族聚居的柳州地区,现已在全国医院推广使用,并传播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

线点灸疗法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其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临床病症。如感冒发热、痔疮发炎、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荨麻疹及其他皮肤瘙痒、痛经、软组织损伤、乳腺小叶增生、小儿厌食、遗尿、泄泻、风寒湿痹、多发性脂肪瘤等,对于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瘙痒、麻木、身痒诸证,疗效尤佳。

傣医药——睡药疗法

傣医按病情不同配备相应的鲜品或干品傣药,切碎加水或酒炒热,将热药平摊在睡药床上,让患者直接睡在药上,加盖被褥,使药物之余热传达至周身,以达到开汗孔发汗、通血道活气血、除风湿止痛之功,用以治疗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偏瘫后遗症、风湿病等。

彝医药——水膏药疗法

彝族医药是彝族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彝医植物药多以鲜品入药,并且使用单味药较多,常见的用法有捣烂、揉烂、外敷、咀嚼、熬水内服和炖鸡肉服。因其外用膏药常用水摊贴,故称水膏药疗法。享誉中外的云南白药、疗效卓著的青蒿甲素、昆明山海棠等产品都是彝族医药的瑰宝。

维吾尔医药——食物疗法

维吾尔族人常用食物治疗前列腺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灯心花苦瓜汤:

每次可用灯心花6扎,鲜苦瓜克。制作时,先将苦瓜洗净除瓤和瓜核,切成小段,与灯心花一同煎汤饮用。

冬瓜海带薏米汤:

每次用鲜冬瓜(连皮)克,生薏米50克,海带克。制作时,先将冬瓜洗净切成粗块,生薏米洗净,海带洗净切成细片状。将以上三物同放进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汤食用。

蒲公英银花粥:

蒲公英60克,金银花30克,大米克,砂糖适量。制作时,先将蒲公英、金银花同放进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煎汁,然后去渣取药汁,再加入大米煮成稀粥,粥成后加入适量砂糖。每日食用2次。

土茯苓粥:

土茯苓30克(鲜品克),大米克。制作时,先将土茯苓洗净,去外皮,切成片状(已晒干并切成片的,可免此工序),放进砂锅内,用中火煎煮30~40分钟,取汁。将大米加入土茯苓煎汁中,用中火煮粥。每天食1~2次。

来源

保健时报

编辑

楚超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皮肤病治疗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a.com/zldff/40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