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上肢手麻几种常见原因的有以下几种: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颈椎病;中风;更年期综合征。
一、腕管综合征
拇、食、中指的麻木疼痛,常有夜间麻醒史,醒后活动可好转。严重者可伴有手部肌肉萎缩,影响手的精细动作,这是因为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即所谓的“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也是手外科医生最常进行手术治疗的疾患。腕管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正中神经在腕部的腕管内受卡压。其发病率在美国约为0.4%,我国尚无明确统计。
爱,
疾病治疗
腕管综合症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支具制动和皮质类固醇注射等。但此类方法复发率和事故率都很高。临床上我常0.35×20的刃针或针刀松解屈肌支持带桡侧腕屈肌腱和内上髁部。二、肘管综合征环、小指的麻木疼痛,也可有夜间麻醒史,严重者伴有肌萎缩,环、小指的屈指力下降,影响精细动作。这是因为神经在肘部受到卡压,即所谓的“肘管综合征”。
任何使肘管容积绝对或相对减小的因素均可引起尺神经的卡压,常见的原因有:
1.慢性损伤
肱骨内、外髁骨折和髁上骨折以及桡骨头骨折都可因畸形愈合产生肘外翻或其他畸形,使提携角增大、尺神经相对缩短,从而使尺神经受到牵拉、压迫和摩擦。
2.肘关节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或类风湿病变侵及肘关节滑膜,使之增生肥厚,晚期引起肘关节变形、骨赘增生从而亦可引起肘管容积减小。
3.肿块
如腱鞘囊肿、脂肪瘤等,但较少见。
4.先天性因素
如先天性肘外翻、尺神经沟变浅而致的尺神经反复脱位、Struthers弓形组织等。
5.其他
长期屈肘工作,医源性因素引起的卡压。枕肘睡眠引起的“睡眠瘫”。
多见于中年人尤以屈肘工作者如键盘操作、乐器演奏者、投掷运动员,以及枕肘睡眠者。患者可因尺神经卡压的轻重及病程的长短不同而表现为疼痛和一系列尺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疼痛位于肘内侧,亦可放射至环指小指或上臂内侧,疼痛的性质为酸痛或刺痛。感觉症状先表现为环指、小指的刺痛、烧灼感随后有感觉减退,最终发展到感觉丧失。运动症状有手部活动不灵活抓捏无力,手内在肌及小鱼际肌萎缩,形成爪形手。检查时可见肱骨内上髁或其后方压痛,尺神经沟处Tinel征阳性,表现为在肘管上、下各2cm处轻轻叩击尺神经疼痛可放射到环指、小指。有的患者屈肘时可扪及尺神经前脱位,但并非所有尺神经前脱位的患者都有症状。两点间距离辨别力减弱或消失通常为最早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抓捏无力、夹指力减弱,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爪形手。
1.肌电图检查
对尺神经卡压的具体部位没有确定或诊断不清楚的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是有帮助的,可表现为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尺神经支配的肌肉有失神经的自发电位出现。
2.X线片
可发现肘关节周围的骨性改变。应对怀疑或诊断为肘管综合征的患者常规应用。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的症状体征,Tinel征阳性,肌电图检查及X线片检查,能够确立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肘管综合征鉴别的疾病很多,包括其他部位的尺神经卡压、全身性疾病及肉芽肿样疾病,如颈椎病(神经根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糖尿病、麻风、肘关节结核等。
1.颈椎病(神经根型)低位颈神经根卡压易与本病相混淆,但颈椎病的疼痛、麻木以颈肩背部为主,疼痛向上臂及前臂内侧放射,椎间孔挤压试验多能诱发疼痛。另外,颈椎X线片及CT片上可见相应椎间隙狭窄、骨赘增生等改变。
2.Guyon管综合征为尺神经的手掌支在腕部的Guyon管受压引起,表现为小鱼际肌、骨间肌蚓状肌萎缩,爪形手,但支配小指短展肌的肌支多在Guyon管近侧发出,故功能多正常,部分患者尺神经手掌支的浅支也不受累而无手部感觉障碍。
3.胸廓出口综合征
4.麻风
尺神经多受累,尺神经异常粗大,手部感觉障碍区不出汗。治疗早期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调整臂部的姿势、防止肘关节长时间过度屈曲,避免枕肘睡眠,带护肘。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物偶尔可缓解疼痛与麻木,但不提倡肘管内类固醇激素封闭。如排除有尺神经前脱位。我个人临床在肱骨内上髁后1.5cm为处用0.35×20的刃针或针刀纵行松解,但要避免损伤前臂内侧皮神经。三、颈椎病
颈椎病是引起手麻最常见的疾病就是颈椎病,它是中老年人常发的疾病之一。当人步入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一些器官往往会发生退行性变,当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往往会导致颈椎间盘突出或是关节突发生增生或肥大,这些突出的颈椎间盘或增生的关节突一旦压迫邻近的颈神经根时,便出现了颈椎病。颈椎病除了有手指麻木、感觉异常以外,还伴随其它症状,如:颈肩部肌肉酸痛,上肢有放射痛或活动障碍等。确诊颈椎病并不困难,只要照一张X光片就可以了。另外还有一种检查颈椎病的简单方法,一个人托患者头部,一手握患者上肢,将其外展90°,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推拉,有放射痛或麻木者可初步确诊为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占颈椎病和60%以上,最主要的临床症状颈6、7及肩部酸痛,颈椎在后伸时酸痛加重,严重者出现上肢酸痛麻木。传统治疗用推拿、各种针灸法、火罐一般3-7天会有好转。上肢麻木者加牵引3次以上会有好转,但牵引容易让颈椎曲度变直,力度掌握不好更会引起颈部肌肉和韧带的拉伤,如果颈椎椎体有旋转牵引会引起病人头晕恶心。我们在临床上或多或少一定遇到过病人牵引后症状反而加重的情况。但不牵引,我对患者上肢麻木情况又束手无策。而刃针配合正骨手法,一次就能让患者颈肩部酸痛不适的症状迅速缓解或治愈。1-3次内可让患者上肢酸痛麻木消失。基本操作如下:
1、颈6、7横突刃针松解
颈椎后伸时酸痛,上肢麻木,一般都是颈6、7部慢性粘连,引起颈部肌肉僵硬内压增高,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颈椎后伸受限,上肢麻木。用刃针松解颈6、7横突可减轻局部压力,增加血供。选用0.5mm×20的刃针快速剥离,只要手法纯熟,可以在无麻醉状态下达到无痛。
操作要领:
(1)应在颈6、7棘突3cm内定点
(2)寻找骨性结节,切割2-3刀,范围在0.5cm,深度不超过2cm;
(3)起针后按压3分钟以上。在做刃针时让患者大声咳嗽,也可增加椎旁内压起到止血的作用;
注意事项:
(1)对体质虚弱,精神紧张者要慎做;
(2)血病、血小板减少及其它凝血功能不全者;
(3)严重糖尿病,血糖未控制在正常范围者;
(4)严重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溃疡病、肝肾功能不全及传染病患者;
2、卧位颈椎拔伸法
可瞬间拉开颈部刃针松解的部位,打开颈椎椎体间隙,减轻神经根受压症状。
操作:
(1)患者仰卧。术者坐在其头前方,一手托扶其枕后部,另一手托住下颏部,两手协同用力,缓缓拔伸颈椎。
要领和注意事项:
(1)拔伸牵引时术者双手掌不能夹按两侧颈部,以免压迫颈动脉窦,引起患者头晕等不良反应。
(2)拔伸牵引时应使患者头部保持中立位或稍前屈位,还可以配合颈部缓慢地摇法。
(3)颈椎手术后慎用。(4)一般都会听到一串从颈椎直到腰椎的拉响声,当然不要过份追求响声,把颈椎拉开即可。切忌发力过猛,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3、压头推肩法
此法可快速打开颈6、7横突粘连,让上肢酸痛麻木迅速缓解。
操作:(1)患者俯卧位,头偏向一侧,置平枕以上。(2)患者头向左侧时,术者左手压住患者头部,右手压在颈6、7横突旁下压疾发向下推。(3)一般都会听到一两声轻脆的响声,当然不要过份追求响声,把颈椎6、7打开即可。切忌发力过猛,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四、中风引起手麻的另一常见疾病便是中风了。《卫生宝鉴·中风门》曾说:“凡人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之内有中风之疾。”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阔情志。虽然手指麻木不一定会发生中风,但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如果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肢体麻木、舌头发胀等症状,且患者平时又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的发生。
五、更年期综合征另外,进入更年期的妇女有时候也有手麻的现象,但是并不明显,随着更年期的结束,手麻现象就会随之消失。
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a.com/zldyz/1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