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麻木、乏力?当心是腕管综合征!
导读: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也是手外科医生最常进行手术治疗的疾患。腕管综合症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支具制动和皮质类固醇注射等。如果保守治疗方案不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则要考虑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正中神经在腕部的腕管内受卡压。其发病率在美国约为0.4%,我国尚无明确统计。
如果你出现不明原因的手指麻木、乏力,甚至在睡觉时因手指麻木而惊醒,有可能是得了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腕管,是手腕部位由腕骨和周围韧带组织组成的一个通道,屈曲手指的屈指肌腱与支配手指感觉的正中神经都从该通道穿过。当腕管内压力增高,压迫正中神经,就可造成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是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一半)感觉异常或麻木。夜间手指麻木是腕管综合征的首发症状,许多患者有夜间手指麻醒的经历。而手指麻木的不适,可通过改变上肢的姿势或甩手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患者在白天从事某些活动时,也会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针线活、驾车、长时间手持电话或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部分患者早期只感到中指或中环指指尖麻木不适,而到后期才感觉拇指、食指、中指等出现麻木不适。某些患者也会有前臂甚至整个上肢的麻木或感觉异常,甚至感觉这些症状为主要不适。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现明确的手指感觉减退或散失,拇指肌肉萎缩或力弱,拇指不灵活,与其他手指对捏的力量下降,甚至不能完成对捏动作。
在腕管综合征方面,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更高。腕管综合征的常见病理变化是特发性腕管内滑膜增生。有研究认为,过度使用手指,尤其是重复性的活动,如长时间用鼠标或打字等,可造成腕管综合征,但这种观点仍存在争议。腕管综合征还容易出现于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发病机理不明,或与雌激素变化导致组织水肿有关。
如果出现了手指麻木症状,医院就诊检查。如果神经受压时间久了,出现了大鱼际肌肉萎缩,则已经是病情严重的表现。一旦肌肉已经出现萎缩,就不容易再恢复了。
多数腕管综合征患者具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但仍有一些不典型的患者,需要与其他一些神经系统疾患进行鉴别。主要鉴别诊断包括:颅内肿瘤、多发性硬化、神经根性颈椎病、颈髓空洞症、胸腔出口综合征、外周神经肿瘤、臂丛下干或其他正中神经病变。
一旦确诊了腕管综合征,如果尚处于早期,建议采用佩戴手腕护具来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一般的建议是,白天不固定,晚上用护具将腕关节固定在中立位。同时,可以辅以口服神经营养药物。打封闭有时可以缓解症状,但不建议常规应用类固醇激素的注射。如果上述保守治疗方案不能缓解患者的症状,或神经受压迫时间较长已经出现大鱼际肌肉萎缩的现象,则要考虑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并不复杂,就是在腕部切开松解腕管,对正中神经进行减压。如果及时手术,术后功能有望得到较好恢复。
发病原因
腕管是腕掌部的一个骨——纤维管,拇长屈肌和4根屈指浅肌腱,4根屈指深肌腱及正中神经通过此管进入手部,腕管在手腕掌桡侧,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构成,腕横韧带坚韧,近侧缘增厚,是压迫正中神经的主要因素,正中神经在腕管中位置表浅,容易受腕横韧带的压迫,造成损伤。
腕管综合征的发病与慢性损伤有关,手及腕劳动强度大时容易发病。
引起腕管综合征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
1局部因素:引起腕管容积减小的因素:如Colles骨折,Smith骨折,舟骨骨折及月骨脱位后畸形愈合,以及肢端肥大症等。
2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加的因素:如脂肪瘤,纤维瘤,腱鞘囊肿,腕管内肌肉位置异常(指浅屈肌肌腹过低,蚓状肌肌腹过高),非特异性滑膜炎,血肿。
0姿势因素:用腕过度劳动者,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扶拐杖走路的残疾人,手指及腕关节反复屈伸,Gellman等人对77例截瘫患者调查发现,其中有38例(占49%)患有腕管综合征。但需指出的是,有一部分患腕管综合征的患者病因不清楚。
1全身性因素:引起神经变性的因素:如糖尿病,酒精中毒,感染,痛风等。
2改变体液平衡的因素:如妊娠,口服避孕药,长期血液透析,甲状腺功能低下。
疾病预防
腕管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多数病人是因手,腕部活动过度所致,对于这类原因引起的病人预防工作是有意义的,其意义不仅在于发病前预防,而且还在于症状缓解后预防复发。
1手及腕劳动强度大时应注意劳动间期休息,防止腕部正中神经持续性受压,中年女性在劳动中更要注意这一点,另外,在劳动前和劳动后放松腕部,充分活动腕关节,有助于防止腕管综合征的发生。2注意避免劳作中洗冷水,避免寒冷刺激和过度伸屈用力,注意局部保暖。3对于已经患该病的病人经过治疗后如症状缓解,要注意防止复发,要避免长时间手,腕强度较大的活动。4因外伤所致的骨折,脱位病人如有手指麻木,疼痛,医院检查,及时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饮食禁忌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来源:人民日报、寻医问药网(节选)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a.com/zldff/4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