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EAU肾癌诊疗指南概

相关链接

CUA肾癌诊断和治疗指南自年后尚未更新,但国外指南更新迅速,本篇内容精简介绍版EAU肾癌诊疗指南临床实践指导部分,以供学习。

诊断

1.B超

B超对肾癌诊断敏感性有限,超声造影敏感性特异性较高。

2.CT

必须增强CT,增强前后差异15Hu以上有意义。无法对嗜酸细胞瘤、乏血管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进行准确鉴别诊断。

3.MRI

CT诊断不明确的,MRI可起补充诊断作用;对于小肾癌和肾静脉瘤栓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略高于CT。

4.骨扫描、透露CT或MR

以上诊断方法在有症状或实验室诊断指标时选择性应用,不常规推荐。

5.Bosniak分级系统

推荐对于肾囊性疾病使用Bosniak分级系统,意见别囊性肾癌。

6.肾穿刺活检

(1)局麻,B超或CT引导均可。

(2)推荐使用共轴技术。

(3)由于细针抽吸后的细胞学病理。

(4)针道种植概率低。

(5)肾包膜下、肾周血肿发生概率为4.3%。

(6)具有临床意义的出血发生率为0.7%,多自限。

(7)囊性肾癌不要穿刺活检,除非其中有较大的实型区域。

RCC诊断推荐建议:

观察等待与主动监测

1.观察等待

结论不明确,在高龄患者中,观察等待似乎与手术显示出相同的肿瘤特异性死亡率。

2.主动监测

对T1患者,主动监测用于肾部分切除术(PN)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N)在总体生存上无显著区别。

治疗

1.手术治疗

(1)RN对比PN:两种治疗方式的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基本相当,但肿瘤学控制效果无头对头比较。

①PN肾功能保护效果较好;

②对于年轻患者和无基础疾病患者来说,PN减少了远期心血管疾病风险,总体生存(OS)改善;对老人来说,PN是否有OS方面的优势仍待解决;

③对于局限性肾癌患者来说,PN减少了全因死亡率;

④PN比RN术后生活质量高,虽然二者都降低了生活质量评分(QoL);

⑤对于大的肾肿瘤(≥7cm)来说,PN的失血量和并发症相对RN较多,但PN的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显著较长,复发率较低,肿瘤特异性死亡率较低。

(2)PN禁忌证:①剩余肾实质的体积不足以维持脏器功能。②深静脉癌栓形成。

(3)微创对比开放:

①开放手术平均热缺血时间较短;

②术后短期的GFR下降和切缘阳性率方面,开放手术优于腔镜;

③3.6年后,开放与腔镜的患者肾功无差异;

④术后长期随访,患者是否罹患慢性肾病,与手术入路无关;

⑤经腹或经腰入路,胂瘤控制效果相同;

⑥肿瘤剜除(SE)具有与常规PN和RN等同的疗效;

⑦机器人与腹腔镜对比:机器人在转开放手术率、热缺血时间、术后短期GFR下降值及住院时间方面具优势。在手术并发症、术后血肌酐值、手术时间、出血量、切缘阳性率方面,二者无区别。

(4)同侧肾上腺切除:同侧肾上腺切除无改善预后价值,肿瘤是否位于上极不是肾上腺累及的相关因素,而肿瘤大小是肾上腺是否累及的正相关因素;术前影像学或术中发现肿瘤侵犯肾上腺是行肾上腺切除的指征。

(5)淋巴清扫:

①cN0患者是否应行同期淋巴清扫目前仍有争议;

②术前影像学发现的N+,在术后组织病理学中证实N+的约有20%;

③无论是常规淋巴清扫(LND)还是扩大淋巴清扫(eLND),都无法改善CSS或全因死亡率;

④有些研究认为,阳性淋巴结数目或有无淋巴结外侵犯,是预后相关因素;

⑤对于可能预后不良的患者来说(肉瘤样分化、大肿瘤),eLND的患者CSS显著延长;

⑥eLND清扫范围仍有争议,目前认为最少应包括同侧大血管周围,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间,膈肌脚至髂总动脉分又。

2.手术治疗方法对比

(1)开放对比腔镜PN:①腹腔镜与开放性PN相比,PFS、OS无差异,并发症发生率接近,腔镜组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短。但开放性PN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②腹腔镜组术后短期的GFR下降幅度更大。但随访3.6年后两组GFR无差异;③手术方法不是预测远期慢性肾病的独立因素;④经腹和经腹腔镜PN围手术期结果类似;⑤机器人与开放PN相比,无论哪一期肿瘤,肿瘤学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机器人组并发症少输血少,住院时间短;⑥机器人与腹腔镜PN相比,转开放手术概率降低,热缺血时间短,术后GFR变化幅度小,住院时间短。术后血肌酐值、手术时间、失血量和切缘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2)开放对比腔镜RN:①腹腔镜与开放性RN相比,无论是哪一期的肿瘤,CSS、PFS和OS无差异。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短,输血率无差异。但开放RN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QoL评分二者相似;②机器人与腹腔镜RN相比,局部复发率和全因癌症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

3.晚期/转移性肾癌的治疗

(1)只有切除所有病灶,包括原发部位和可切除的转移部位(单一或寡转移)肿瘤,治疗才是有效的;

(2)减瘤手术(CN)是姑息性治疗,必须配合全身治疗;

(3)对于中低位转移性肾癌,单用舒尼替尼的效果不弱于舒尼替尼+手术治疗;

(4)CN与舒尼替尼的顺序并不影响疗效;

(5)一般状况较差、IMDC、评分差、原发灶较小、转移灶量大的或肉瘤样病变的患者,不推荐CN;

(6)对于肺、肝、胰转移患者,全身治疗基础上的完全转移灶切除可延长OS;

(7)对于骨转移灶的彻底刮除或切除的患者具有更好的5年CSS;

(8)脑转移灶可采用立体定向外放射治疗;

(9)不推荐化学疗法。

mRCC分子靶向治疗推荐建议:

mRCC转移灶局部治疗的推荐建议:

4.免疫治疗

INF-ɑ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已经被靶向治疗取代;贝伐单抗加INF-ɑ优于单纯使用INF-ɑ。

5.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帕唑帕尼、阿西替尼、卡博替尼、mTOR抑制剂。

cc-mRCC治疗推荐:

cc-mRCC替换治疗推荐:

来源:陈莉,汪涌,祝广峰,等.年欧洲泌尿协会肾癌诊断和治疗指南概要(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5(10):-.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a.com/zydsx/105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