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完善市场体制改革消除双轨制的遗留扭曲
中国未来2十年还具有8的增长潜力。要发掘这个潜力,一方面要依照比较优势发展,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现在的阻碍,1是双轨制改革遗留下来的很多体制性问题,有很多扭曲,资金和资源的价格人为压低。存在这些要素价格的扭曲,就会过度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超过我们的比较优势;这也会导致收入分配的问题,社会的不满,影响我们潜力的发挥。所以要完善市场体制改革,消除双轨制遗留下来的各种扭曲。 另外,政府必须发挥顺手推舟的作用,基础设施的改进,金融体制的完善,都是政府必须发挥顺手推舟作用的地方,而且需要对创新有更多的支持。如果能这样,我们发挥潜力,保持高速增长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解决收入分配不均等 要靠取消双轨制的扭曲 上世纪8九十年代,学界普遍有一个看法,认为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最糟的经济是双轨制经济,推行市朝改革就应当一步到位。可现在发现,想一步到位的国家经济普遍崩溃、停滞,推行被认为是最糟的双轨制的国家经济反而发展得好。七十年代的毛里求斯、八十年代的中国,还有越南,这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转型中国家推行的都是双轨制。 在经济转型的早期推行双轨制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短期内强行要求政府退出,会造成两种可能。一个是国有企业大面积破产,可能造成城市30-40的失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还有一种可能是,在完全市朝以后,为了避免大型企业破产,国家继续给予各种隐性的补贴,这类补贴乃至比在过去还要高。 所以,双轨制在当时的环境是有效的,补贴也是必要的,保持了当时的稳定和增长,但是它带来的其中一个很大弊端,就是收入分配不平等。 1979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连非洲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资本极端短缺;现在我们已是上中等收入国家了,很多当年不具有比较优势、需要国家补贴的产业,现在实际上已具有比较优势,比如像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 所以现在我们必须把双轨制的扭曲取消了,这样那些关于收入分配不平均、消费比重着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有为”政府有助于 克服外部性和调和问题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中国改革开放3十年的成功,都是市场的功劳,如果没有政府的作用,可能还会更好。这明显是有问题的。我们这3十年的发展速度已很快了,难道没有政府,还可以更快吗? 我们可以看一下剧变后的俄罗斯和东欧,看一下拉丁美洲,他们在奉行了新自由主义以后,表现是怎样的。政府的干预都退出了,他们的经济发展得还是不好。就中国来说,难道政府退出以后,我们能到达比9更快的12的增长速度吗?而且,存在于我国的腐败、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在推行华盛顿共鸣的国家和我国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什么说要一个有为的政府?如果依照比较优势发展,白癜风怎样治最好经济有竞争力,要素天赋一定会积累得非常快,产业就会相应地升级,在升级进程当中一定要有一个有为的政府克服进程当中的外部性跟调和的问题。 发达国家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支持,即使发展到今天,实际上在产业升级跟技术创新上面,政府还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在他们通常采取四个政策,第一是专利,第二是对基础科研的支持,第三是政府采购,第四是行政指令——十年以后,希望某种技术的使用到达多少的比例。在这四个政策当中,除第一项是事后的,不对产业进行选择,其他3项都是需要事前选择产业的。比如说对基础科研的支持,在资金有限的时候,并不是申请的项目都批准,支持的项目不是随机决定的,必须事前判断哪些项目可能对经济发展会有比较大的贡献,这就要求政府是有为的,而非放任自由的无为的。 与其简单讨论说政府干预好还是不好,还不如去总结哪些地方政府干预过度,哪些地方不足。即使让市场依照比较优势发展,其实不意味着政府就没有作用了。由于在产业升级的时候,还有很白癜风有甚么症状多靠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必须要政府发挥“顺手推舟”的作用才能顺利进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twwaa.com/zydsx/728.html